这个东西就是丹参素,没必须要用本章中那么长的名字,多别扭呀!前面也解析过这个结构,可以参考以前的文章。此篇文章所用的质谱仪为Agilent的MSD离子阱,能量逐级增高,碎片层次分明,较简单;而前面那篇文章用的是Finnigan的TSQ(三重四级杆),能量较足,MS2碎片就很多。两种质谱仪所测的结果大体相同,但是还是有很多细微的差别,离子的种类也不同,这就是ESI质谱的难解析的原因之一。上面的裂解途径中,从m/z 179生成m/z 107有两种可能,在没有高分别数据的时候,暂时无法区分,不过,我倾向于丢失乙烯基。
今日去咗東平州,睇海,行山,仲有抓海膽。海膽嘅刺好硬,若果唔小心,會被佢刺到手指。分享吓我哋嘅成果!
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
分子量:198.2
分子式:C9H10O5
SMILES: O[C@H](CC1=CC=C(O)C(O)=C1)C(O)=O
InChIKey: PAFLSMZLRSPALU-MRVPVSSYSA-N
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
质谱数据: MS2:179(100); MS3:135(100),107(2)
–EOF–
文章来自[MS: 质谱与建模]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个人觉得107的碎片更倾向前面这种而这种是由135得来的.酚羟基上的氢重排到苯环上后失去CO而失去烯键那种相对难一点
我想你是对的,那个丢失乙烯基结构不稳定,能量很高。
丹参素的多级质谱图数据在:
E:\Data\MS_Data\WFC_JCA_Datasets\dss.RA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