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参酚酸的裂解II(13):咖啡酸甲酯 (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)

咖啡酸甲酯的裂解途径 前面解析过的咖啡酸甲酯的质谱图看着很别扭,而本文中的质谱数据却比较好看。在二级质谱图中,推测咖啡酸甲酯在环境中水的作用下,脱去甲基,生成咖啡酸m/z 179,其后裂解应与咖啡酸相同,但是与之间的结果比较后,发现此处的m/z 179可以生成m/z 161,但咖啡酸的二级质谱图中却没有m/z 161,点解呢?我觉得这是电荷位点不同造成的结果,咖啡酸甲酯的电荷只能在苯环的酚羟基上,生成的咖啡酸m/z 179的电荷也在酚羟基上,这时羧基上有氢,可以脱水生成m/z 161;而咖啡酸的电荷在羧基上,带负点以后,就没有氢了,不能脱水啦。你哋明咗否?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194.2 分子式:C10H10O4 SMILES: OC(C=C1)=C(O)C=C1/C=C/C(OC)=O InChIKey: OCNYGKNIVPVPPX-HWKANZRO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179(100),161(18); MS3:161(100),135(48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12):丹酚酸F (salvianolic acid F)

丹酚酸F的裂解途径 丹酚酸F为咖啡酸的二聚体,主要在上图所示的位置发生断裂,脱去羧基,或者3,4-二羟基苯乙烯。脱去羧基时,其上的活泼氢转移到乙烯上,这个过程较容易;而脱3,4-二羟基苯乙烯时,需要将乙烯上的氢转移到苯环上,能量需求较高,所以在二级谱中看到m/z 135并不太高,在三级中才是基峰。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314.3 分子式:C17H14O6 SMILES: C1=CC(=C(C=C1/C=C/C2=C(C=CC(=C2O)O)/C=C/C(=O)O)O)O InChIKey: PULWRMOKQNWQBD-LZSLGQGW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269(100),179(98),135(38); MS3:135(100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11):丹酚酸I (salvianolic acid I)

丹酚酸I的结构中有一咖啡酸单元接在另一个咖啡酸的苯环的对位,若是接在这个位置,则很难失去丹参素单元,因此二级质谱图中生成m/z 339是不合理的。据此推测,文中将其归属为丹酚酸I不妥,应该是丹酚酸H。在以前的文章中,我们已经解析了丹酚酸H,当时的文章中也没有确定到底是丹酚酸H,还是丹酚酸I,今天意识到,这两个篇文章中提到的化合物,都应是丹酚酸H。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538.5 分子式:C27H22O12 SMILES: OC(C(CC1=CC=C(C(O)=C1)O)OC(/C=C/C2=CC=C(C(O)=C2)O/C(C(O)=O)=C\C3=CC(O)=C(C=C3)O)=O)=O InChIKey: MZSGWZGPESCJAN-JKXXRSRD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493(60),339(100),295(46); MS3:295(100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10):菊苣酸(cichoric acid)

菊苣酸的裂解途徑 菊苣酸是2,3-二羟基琥珀酸与两分子咖啡酸成酯的衍生物,结构中的内酯键是主要的断裂位点,如上图所示。 文献中的yunnaneic acid D/F的结构比较特殊,还没有找到其结构的裂解规律,暂时搁置一下。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474.4 分子式:C22H18O12 SMILES: C1=CC(=C(C=C1/C=C/C(=O)O(C(=O)O)(OC(=O)/C=C/C2=CC(=C(C=C2)O)O)C(=O)O)O)O InChIKey: YDDGKXBLOXEEMN-IABMMNSO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437(11),311(100),293(53); MS3:179(31),149(100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8):阿魏酰酒石酸酯(fertaric acid)

阿魏酸酒石酸酯的裂解途径 该化合物比昨天的化合物多一个甲基而已,其MS2中有生成m/z 113,比较合理,推测多半是作者把数据拷贝错了。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326.3 分子式:C14H14O9 SMILES: O=C(O(C(O)=O)(O)C(O)=O)/C=C/C1=CC(OC)=C(O)C=C1 InChIKey: XIWXUSFCUBAMFH-WEPHUFDC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193(100),113(7); MS3:179(100),149(66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7):咖啡酰酒石酸(caftaric acid)

咖啡酰酒石酸的裂解途径 我觉得文献给出的数据有点乱,其中m/z 113应该是由m/z 311生成的,而不是由m/z 179生成的,或者是作者拷贝数据的时候错了,或者是离子残留造成的。m/z 为酒石酸的特征离子。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312.2 分子式:C13H12O9 SMILES: O=C(O(C(O)=O)(O)C(O)=O)/C=C/C1=CC(O)=C(O)C=C1 InChIKey: SWGKAHCIOQPKFW-JTNORFRN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179(100); MS3:135(100),113(8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6):原儿茶醛(protocatechuic aldehyde)

原儿茶醛的裂解 原儿茶醛生成m/z 91,初看真不好解释,查看文献,发现邹教授报道的文中,原儿茶醛生成m/z 109的碎片,这个比较好理解,而m/z 91相当于再脱一分子水,是否能在这种Agilent的离子阱中产生呢?为什么没有观测到m/z 109,值得去推敲。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138.1 分子式:C7H6O3 SMILES: O=CC1=CC=C(O)C(O)=C1 InChIKey: IBGBGRVKPALMCQ-UHFFFAOY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91(100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5):1-O-咖啡酰葡萄糖(1-O-caffeoyl glucose)

1-O-咖啡酰葡萄糖的裂解途径 中性丢失162Da,有可能是脱水葡萄糖,也有可能是脱水咖啡酸,这时就需要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去判断了,一般葡萄糖苷的极性较大,保留时间短,再结合其他周围的化合物,即可判断。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342.3 分子式:C15H18O9 SMILES: O=C(O1O(CO)(O)(O)1O)/C=C/C2=CC=C(O)C(O)=C2 InChIKey: WQSDYZZEIBAPIN-SKTDOXOG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179(100); MS3:179(52),135(100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4):原儿茶酸(protocatechuic acid)

原儿茶酸的裂解途径 苯环上的羧基,或者通过共轭双键与苯环连接的羧基,在负离子模式都容易丢失羧基,这个过程也是一个1,3-断裂,羧基上多了一个双键形成二氧化碳,氢转移到苯环上。参看以前的文章!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154.1 分子式:C7H6O4 SMILES: OC1=CC(C(O)=O)=CC=C1O InChIKey: YQUVCSBJEUQKSH-UHFFFAOY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109(100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

丹参酚酸的裂解II(3):丹参素(danshensu)

丹参素裂解途径 这个东西就是丹参素,没必须要用本章中那么长的名字,多别扭呀!前面也解析过这个结构,可以参考以前的文章。此篇文章所用的质谱仪为Agilent的MSD离子阱,能量逐级增高,碎片层次分明,较简单;而前面那篇文章用的是Finnigan的TSQ(三重四级杆),能量较足,MS2碎片就很多。两种质谱仪所测的结果大体相同,但是还是有很多细微的差别,离子的种类也不同,这就是ESI质谱的难解析的原因之一。上面的裂解途径中,从m/z 179生成m/z 107有两种可能,在没有高分别数据的时候,暂时无法区分,不过,我倾向于丢失乙烯基。 今日去咗東平州,睇海,行山,仲有抓海膽。海膽嘅刺好硬,若果唔小心,會被佢刺到手指。分享吓我哋嘅成果! 化合物:Names from NCI| PubMed 分子量:198.2 分子式:C9H10O5 SMILES: O(CC1=CC=C(O)C(O)=C1)C(O)=O InChIKey: PAFLSMZLRSPALU-MRVPVSSYSA-N 参考文献: 10.1002/pca.1272 质谱数据: MS2:179(100); MS3:135(100),107(2) –EOF– 文章来自,微信号:MS4Fun,网站: msky.in,每天解析一个天然产物的质谱数据或分享自己在建模方面的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