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盗版软件的受害者
我2001年的时候正值年少,精力充沛,感觉自己没有做不成的事,只要自己想做。但在那个信息极端闭塞的北方学校,贫乏的资源让我对外界有着极端的渴望,在那个环境下,要想靠循规蹈矩获得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的。
Some thoughts 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Modeling & Simulation
我2001年的时候正值年少,精力充沛,感觉自己没有做不成的事,只要自己想做。但在那个信息极端闭塞的北方学校,贫乏的资源让我对外界有着极端的渴望,在那个环境下,要想靠循规蹈矩获得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的。
我觉得文献给出的数据有点乱,其中m/z 113应该是由m/z 311生成的,而不是由m/z 179生成的,或者是作者拷贝数据的时候错了,或者是离子残留造成的。m/z 为酒石酸的特征离子。
原儿茶醛生成m/z 91,初看真不好解释,查看文献,发现邹教授报道的文中,原儿茶醛生成m/z 109的碎片,这个比较好理解,而m/z 91相当于再脱一分子水,是否能在这种Agilent的离子阱中产生呢?为什么没有观测到m/z 109,值得去推敲。
中性丢失162Da,有可能是脱水葡萄糖,也有可能是脱水咖啡酸,这时就需要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去判断了,一般葡萄糖苷的极性较大,保留时间短,再结合其他周围的化合物,即可判断。
苯环上的羧基,或者通过共轭双键与苯环连接的羧基,在负离子模式都容易丢失羧基,这个过程也是一个1,3-断裂,羧基上多了一个双键形成二氧化碳,氢转移到苯环上。参看以前的文章!
这个东西就是丹参素,没必须要用本章中那么长的名字,多别扭呀!前面也解析过这个结构,可以参考以前的文章。
今天我们分享一下葛兄解析的木犀草苷的多级质谱图,有兴趣的也可以投稿你们解析的天然产物,我会适当点评。
没食子酸脱羧没有悬念!从今天开始质谱图就不画出来了,太浪费带宽,咱也环保一点吧,仅在分子结构信息下面给出具体的质谱数据。
儿茶酚这么简单的结构却把我难住了,文献中给出的碎片,怎么也无法解释,只要求助SciFinder,看到几篇文献,有篇(10.1016/j.jpba.2013.01.026)是用标准对照过的,其数据如下:
丹酚酸C的羧基被甲酯化以后,对原来结构中的内酯键产生了很大影响,推测原来的羧基可能与内酯键间存在某种类似分子内氢键的形式,使更容易发生内酯的C-O键断裂。